咖啡豆品种小百科_这些豆子你知道多少呢?

作者:笔记咖啡
发布时间:
浏览次数: 821

  咖啡豆品种小百科_这些豆子你知道多少呢?

  咖啡树的种类有500多种,品种有6000个,其中多数都是热带树木和灌木。世界上主要的咖啡树有四种,真正具有商业价值而且被大量栽种的只有两种,所产的咖啡豆品质亦冠于其它咖啡树所产的咖啡豆。

  第一种是阿拉比卡豆,世界著名的蓝山咖啡、摩卡咖啡等,几乎全是阿拉比卡种。另一种是罗巴斯塔种,罗巴斯塔咖啡树原产地在非洲的刚果,不同品种的咖啡豆有不同的味道,但即使是相同品种的咖啡树,由于不同土壤、不同气候等影响,生长出的咖啡豆也各具有独特的风味。另外两种为:利比里亚种和埃塞尔萨种。

  阿拉比卡种

  豆形较小,正面呈长椭圆形,中间裂纹窄而曲折,豆子背面的圆弧形较平整。

  阿拉比卡种咖啡多产于南美的巴西、哥伦比亚,中美洲诸国,加勒比海的哥斯达尼加,危地马拉、牙买加、墨西哥以及埃塞俄比亚等国。阿拉比卡咖啡豆颗粒较大,大小一致,颜色均匀有光泽。一般为大家所熟悉的咖啡豆如巴西山多士、苏门答腊曼特宁、也门摩卡、牙买加蓝山等,都是属于阿拉比卡种的优质咖啡豆。

  阿拉比卡种咖啡比较难栽种,它们喜欢温和的白日和较冷的夜晚,太冷、太热、太潮湿的气候都会对它有致命的打击。阿拉比卡种咖啡树需要种在高海拔的倾斜坡地上,在高地(600——1800米)栽培的生长得比较茂盛,而且需要特别的气候条件——全年的平均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,有充沛的降雨量,而又不会降霜的地区。全世界只有50多个国家有这样的条件,大约都是在赤道南北160公里左右的区域。它的采收一定要人工爬上爬下地进行,难度较大。但由于阿拉比卡种的咖啡豆香味特佳,味道均衡,而且咖啡因含量较小,因此实际栽种量约占咖啡总栽种量的70%。

  阿拉比卡种的咖啡因的含量比较低,仅是罗巴斯塔种含量的一半左右,所以其价格比较高。

  罗布斯塔种

  豆形较大,正面渐趋圆形,背面呈圆凸形,裂纹直。

  罗巴斯塔咖啡树原产地在非洲中西部及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,亚洲的印度尼西亚,其产量约占全世界产量的20%——30%。罗巴斯塔咖啡树适合种植于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,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,能够抵抗恶劣的气候,抗拒病虫侵害,在整地、除草、剪枝时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工照顾,可以任其在野外生长,是一种容易栽培的咖啡树。但是其成品味道比阿拉比卡种显得苦涩,咖啡因的含量也比较高,品质上也逊色很多,所以大多用来制造即溶(速溶)咖啡。由于主要产地在非洲,所以大部分非洲人都喝罗巴斯塔咖啡。

  利比里亚种

  利比里亚种即大粒种,原产于非洲利比里亚,以及马来西亚等少数几个国家。它栽培历史比其它两种咖啡树稍短,利比里亚咖啡树适合种植于低地,它的树干又高又壮,有18迈克尔,树叶大而坚韧,果实和咖啡豆也很大。它的种皮紧贴种仁,成熟时为朱红色。引用风味浓烈,咖啡碱含量中等,刺激性强,品质较差。由于它的味道比较独特,需求量低,栽培面值较小,所以生产量也少,不到全世界咖啡产量的5%。

  埃塞尔萨种

  埃塞尔萨种是1904年才发现的一个品种原产于非洲的查理河流域,果小,单株产量高,尤其是一种抗旱品种。产品味香浓烈,稍带苦味,栽培较少。

波旁(Bourbon):早期(咖啡史前)铁比卡移植到也门后的变种,豆形从瘦尖变成圆身。1715年,法国移植也门摩卡的圆身豆到非洲东岸的波旁岛(法国大革命后改称留尼汪岛Reunion)后才起名波旁。波旁圆身豆1727年辗转传到巴西和中南美洲、1732年英国移植也门摩卡到圣海伦娜岛(后来囚禁拿破仑的地方)也是波旁圆身豆。波旁是美洲精品咖啡杯测的常胜军。

  【基因突变种】

:1810年在波旁岛发现,豆体从圆身变为尖身,咖啡因含量只有一半;但量少体弱,极为珍贵(多在实验室培育)。

:铁比卡最知名的变种豆,1870年最先在巴西东北部Bahia州的Maragogype产豆区发现,豆体比一般阿拉比卡至少大三倍,因而得名。象豆在低海拔区风味差,但高海拔风味较佳、酸味温和、甜香宜人。

肯尼亚“SL28”“SL34”:二十世纪初法国、英国传教士和研究人员在肯尼亚筛选、培育出来的波旁嫡系,百年来已适应肯尼亚的高浓度磷酸土壤,孕育出肯尼亚特色的酸香精灵;顶级肯尼亚咖啡都是出自这两个品种,但移植其它地方却即走味。

黄色波旁

卡杜拉(Caturra)

  卡杜拉适合于700米的低海拔至1700米的高海拔区,但海拔越高风味也越佳,产豆量也相对减少。中南美洲也有变种的黄色卡杜拉,但风评不如黄波旁。

帕卡斯(Pacas)

  帕卡斯产量高,质量佳,在中美洲颇为流行,萨尔瓦多目前有68%属波旁品种,帕卡斯就有29%。

可纳(Kona):虽栽植在几百米的海拔上,但来自于夏威夷大岛的可纳,吹著温和的海风,加上肥沃火山岩土质,拥有著无比干净的酸香和甜感。比起海拔更高的蓝山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蓝山(BlueMountain):风靡全球,一颗豆都难求的蓝山就是来自铁皮卡大家族。蓝山为何辣么贵?!多半是因为它大多都被皇军承包了,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它一旦离开牙买加,就水土不服,状况不佳。经过两百年的驯化,蓝山在牙买加才算是进化成功了,对烂果病的抵抗力优于一般铁皮卡。

卡杜艾(Catuai):卡杜艾是新世界与卡杜拉的混血,可谓是混二代。它继承了卡杜拉树身低的优点,也弥补了阿拉比卡果子弱不经风的缺陷。结果扎实,遇强风吹拂不易掉落。最大的遗憾是,它的整体风味比卡杜拉略单调。

  卡杜艾也有红果、黄果之别,红果相比黄果而言更常得奖。卡杜艾、卡杜拉、新世界、波旁并列为巴西四大主力咖啡品种。

帕卡玛拉(Pacamara):帕卡斯(Pacas)与象豆(Maragogype)的杂交品种,豆体硕大仅次于象豆,是萨尔瓦多1950年代配出的优良品种,近年杯测成绩不错。

肯特(Kent):印度发现的铁比卡混血品种,产量高,抗病力强,但未曾在杯测取得好成绩。

提摩(Timor):在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端的岛国——东帝汶发现的自然混血品种,染色体44条,较接近阿拉比卡;但风味平淡无奇,提摩的酸味低,缺少特色,台湾常用它来做压低成本的配方豆。但东帝汶也有水洗处理的高海拔纯种铁比卡,购买前,务必先弄清是混血种还是纯种铁比卡水洗豆,两者质量相差甚远,前者平淡无奇,后者惊艳四方。

卡提摩(Catimor)

 伊卡图(Icatu):巴西多代杂交改良的品种,曾进过巴西“超凡一杯”前十名。过去,阿拉比卡与萝卜豆混合的阿拉布斯塔“Arabusta”,虽提高了产量与抗病能力,但咖啡风味一直不佳。科学家再以阿拉布斯塔与卡杜拉、新世界、波旁等阿拉比卡品种多代杂交,逐渐降低了萝卜豆的恶味,并提高了阿拉比卡豆的香醇,从而诞生了多代杂交的优良品种——伊卡图。

:1985年肯尼亚研究出来的重产量不重质量的混血品种。阿拉比卡和粗壮豆杂交的品种,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算是精品咖啡的;所以在很多专做精品咖啡新鲜烘焙的供应商,如fresh等都没有这些种类。然而,很多即使是进口名品咖啡供应商,却有些把这种杂交豆混入拼配豆(Blend)之中,以降低成本,从上述基因突变种(不论是自然还是科研产物),其风味都与特定的地域条件有很大的关系。




分享到: